【内容摘要:重庆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巴渝大地上留存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人们可以在这里开展红色培训,一起学习红岩精神的伟大内涵。】
渣滓洞集中营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16间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
关押在此的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此地还曾居住过“小萝卜头”和他们一家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15人脱险。有文艺作品《烈火中永生》《红岩》《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第二天的调研活动中,小组成员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队,线上成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云”参观了渣滓洞集中营,并集体观看了相关的影视作品,深刻学习了革命烈士们不屈的精神。
重庆的渣滓洞原本是一个小煤窑,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沟,正是这样的隐蔽地形被国民党特工利用,使其成为了一个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烈士。渣滓洞由内、外两院组成,其中内院有一楼的男监狱16间,另外还有两间平房作为女监狱,而外院则是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在刑讯室内发生了许多惨不忍睹的景象。
进入渣滓洞内部能够看到,国民党特务不但限制革命烈士的自由,还要从精神上来折磨他们,特务们在渣滓洞的内部贴上了许多的具有迷惑性的标语,不过在革命烈士的面前,反动派不过是纸老虎,革命烈士们都坚守本心,从未被这些标语动摇过。
至此,小组成员们脑海中不断浮现当年渣滓洞的原貌景象,在这个隐蔽而黑暗的地方,在这个布满哨兵和铁丝网的监狱,还有那些不知何时开火的枪口,以及审讯室中传出来的嚎叫声,都让队员们心头一沉,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究竟是什么样的革命意志才让这些先辈们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依然坚守本心,坚守革命立场,在这座人间地狱,虽然充满了阴森与恐怖,但在这里同样见证了钢铁般的革命斗志。
从渣滓洞走出来,为这些革命先驱们感到惋惜和敬佩的同时,也要心存感激,如果不是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哪有现在这样平安而稳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