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初心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庆:红色故事涤荡心灵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重庆:红色故事涤荡心灵
重庆党员干部红色培训网 发布于:2021年08月13日 15:35 分类:红色教育-新闻资讯 来源:重庆红色文化交流中心 阅读: 评论(0)
【内容摘要: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重庆红色之城。重庆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学员们前来参观,开展红色培训教育。】
        1999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在重庆举办,许多南方局老同志专程从北京赶来祝贺。同行的人当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他身形单薄,比一般人矮出一头,身体严重佝偻。后来大家才知道,此人是被南方局老同志亲切地称之为“小火车”的许嘉陵。而他的身体之所以会落下残疾,这还要从他的父亲——许涤新说起。
        1939年9月25日,许涤新迎来了自己的长子许嘉陵。新生命的到来,为许家带来不少欢笑,可是好景不长,过去多年的地下工作和国民党监狱生活,让许涤新落下了肺结核病,严重时甚至口吐鲜血。周恩来和董必武得知后,让旧疾复发的许涤新立刻停止工作,到重庆郊区找个安静的地方休养。
        为了方便看病,许涤新一家在歌乐山高店子附近安顿下来。休养期间,凭着求学时期对政治经济学兴趣和对《资本论》的研究,许涤新开始认真思考“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
他认为,恩格斯提出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是解决“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科学途径。周恩来得知后,对他的想法十分鼓励,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写出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按历史阶段发展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此后,许涤新身体稍有恢复,便马上投入工作,病痛复发,就躺在床上,背着妻子偷偷写书。
        1946 年,《中国经济的道路》 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仅两个月,首印书籍便销售一空。在国民党查禁之前,该书先后印刷7次,成为当时热销一时的畅销书,被经济学界誉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扛鼎之作,为后来国家经济理论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6年10月底,为了打开对香港工商界的统战工作局面,许涤新前往香港宣传我党的新民主主义政策,许涤新于1947年1月领导创办《经济导报》,为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团结海内外工商界,开展统战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1月31日,香港版《群众》周刊创刊号出版,许涤新任编委,此后经常为《群众》撰稿,两年中共计为《群众》周刊撰写经济论文约50篇。
        几经辗转奔波,让许涤新一家的生活颇为艰苦,儿子许嘉陵的病也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1947年,许嘉陵病情恶化,经医生诊断,许嘉陵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许涤新负责掌管中共香港工委财经委的经费,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有人建议从公家经费中借用一笔钱,赶紧给孩子治病。许涤新坚决不同意,他认为,个人用公家的经费是犯罪行为,自己绝不会那样做。后来,在朋友的支援下,许涤新终于凑得 400 元港币,为儿子交了第一次手术费。手术后,许嘉陵身体内的结核病菌虽被消灭了,但由于治疗太晚,落下了终身残疾,再无根治的可能。
        多年后,已是垂垂老者的许嘉陵,道出了对父母当年选择的深深理解。“父母在革命战争年代严于律己,造成了我的终身残疾,但父母的这种精神,却是留给我一生的宝贵财富。”许涤新辗转大江南北,从事新闻宣传、统战、财经等系列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但却严于律己、拒用组织经费为儿子治病,这种一心为公的精神值得钦佩。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