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气晴好,蓝天白云掩映下的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里,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绿林丛中;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时而交汇,时而躲藏在公路两旁矗立的葱郁树叶下,最后往山坡尽头延伸开去,如同一幅乡村森林水墨画。谁曾想,1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座“光秃秃”的大山。近年来,随着绿化工程、退耕还林、林业经济、红色旅游等政策红利落地见效,昔日贫瘠的荒山实现了华丽蜕变,不仅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道路通畅了,环境变好了,旅游经济也应运而生,逐渐红火起来。近年来,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游选择。刘骥村作为西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剿匪战场遗址所在地之一,又因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经典、景色宜人,红色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早在1998年,铜鼓山英烈园就被命名为市级青少年教育基地,是重庆直辖后首批命名的24家市级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吸引了不少周边区县的学校师生和机关单位学习、参观。”铜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因有一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铜鼓山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有了底气,景区内及景区周边各项基础设施、绿化环境打造也紧随其后,并日趋完善。
自2016年起,铜鼓山开始修建公共厕所、停车场、登山步道,完善英烈园设施,增加植被种类及造型等,提升铜鼓山英烈园景区的“质量”,从而增加景区热度,吸纳游客前往、为村民创收。“以铜鼓山山上的歇凉坪为例,由于此处正好在山腰的平台处,地势开阔,周围植被茂盛,我们便把这里的10余户闲置民居租赁、收购下来,将其打造成农家乐,年产值可达3万元。”该负责人说。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还能感受红色文化,体验感丰富,这是我来到铜鼓山地感受。回去后我将介绍朋友来参观学习、休闲赏玩。”一位大足游客离开铜鼓山英烈园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