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爱祖国、童谣传精神。小时候,也许你听过“小萝卜头”等红岩英烈的故事,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在流传,而改编成童谣可以让这些故事传播更广。童谣,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养料,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童心和童趣的回忆。因此,童谣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传承红色基因。在重庆,“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两讲活动正以贴近孩子、贴近童心的方式走进儿歌之乡——巴南区界石镇,为大家带来一场童谣里的“红色之旅”。现场,第十届儿歌艺术节儿歌征文比赛获奖代表、巴南区镇街宣传委员、文体服务中心主任,以及重庆市人民小学、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南岸区迎龙小学、渝北区龙山小学的师生代表,巴南区部分学校师生代表,巴南区界石小学全体师生等600余人参加。“这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文化育人工作,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举办的传唱活动”,重庆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童谣的形式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而且选择在“儿歌之乡”举行,是让故事与儿歌两者融合,让革命精神的种子深深地根植在孩子们心灵深处。
以红色故事创作的界石儿歌,更有了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印记,是孩子们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养料。而红色电影,也是孩子们了解党史、革命史、新中国史的重要渠道。一段红色电影配音表演,则将人们带回了那段难忘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