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红色初心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红岩精神谱写发展新篇章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红岩精神谱写发展新篇章
重庆党员干部红色培训网 发布于:2019年07月23日 10:00 分类:红色教育-新闻资讯 来源:重庆红色文化交流中心 阅读: 评论(0)

92c5b324a93f41939b6c7a9b7724ed27.jpg

  

  红岩青松沐风雨,不朽精神传万世。7月20日至21日,“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重庆,先后走进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地,探寻红岩精神的时代意义和重庆快速发展的成功密码。

  谈感受

  实地采访深受震撼和感动

  红岩精神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它的独特内涵究竟是什么?7月20日,采访团成员先后走进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实地感悟红岩精神。

  在白公馆监狱旧址一楼监室,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吸引了采访团成员驻足观看。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狱中时,难友们欢欣鼓舞,用红色被面作红旗,黄色草纸作五星,制作了这面寄托着希望和力量的旗帜。在二楼监室的一面墙上,挂着烈士们牺牲前总结血的教训形成的“狱中八条”,采访团成员们在白公馆讲解员的带领下齐读“狱中八条”,并与当下工作、生活相结合展开了讨论。

  “在渣滓洞、白公馆等地聆听了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深受震撼与感动。”采访团成员、中国青年网记者唐希感慨道,无论是董必武留下的“六毛钱的检讨”抑或是周恩来在45岁生日时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每个故事都告诫自己,今后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用笔尖记录这些感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红岩精神。”唐希说。

  用红岩精神谱写发展新篇章

  物流通道,是开放的重要基础。重庆地处内陆腹地,不沿边、不靠海,距离出海口2000多公里。如何弥补物流短板,发挥产业优势,找到一条畅通省时且成本低廉的物流通道,曾经是重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大难题。

  2011年1月,在解决了途经国家语言文字不同、托运方法和程序不同、收费标准不同、海关检查要求不同等诸多障碍,首班中欧班列(重庆)开行,之后重庆以铁路为载体,陆续打造了西、南、北、东四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截至2018年底,中欧班列(重庆)累计开行3015班,总箱量约25万标箱,总货值约1340亿元。

  “从红岩村走到白公馆、渣滓洞,再走到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目之所见极为震撼。”采访团成员、光明网理论部副主编郑芳芳说,把当初交通不便的地方建设成为如今锐意改革、不断前进的现代化城市,正是体现了重庆人民不屈不挠、团结奋斗、不断奉献的红岩精神。

  据了解,“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是中央网信办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之一。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主办,光明网联合浙江、河南、重庆、深圳、江西等省地网信办共同承办。接下来,中央网络媒体采访团还将奔赴深圳、江西等地,探寻“中国精神”在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