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重庆一直致力于红色培训,广大党员干部可以前来参加党史学习教育。】
1927年的一天晚上,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一回家便落入了敌人之手。面对虎视眈眈的国民党特务,他毫无惧色,只是在临走时悄悄嘱咐妻子,赶紧把这个消息带给其他人。
赵世炎
这个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同志的年轻人,就是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运动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赵世炎。
赵世炎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斗争取得全面胜利。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工人们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警察部队打得落花流水,缴获枪支5000余支,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时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区委组织部部长的赵世炎,便是为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奠定了胜利基础的关键人物。
旅法中国共产党 赵世炎,化名施英。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1920年5月,赵世炎远赴法国巴黎留学。之后,赵世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赵世炎回到国内,与李大钊一起,成功领导了北方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
赵世炎中国少年共产党巴黎合影 1926年,赵世炎在上海秘密办起了“武装工人”训练班,不仅手把手地教授工友们检修枪支和实弹射击的方法,更抓住一切时机进行革命宣传。1926年10月,北伐战争爆发,军阀孙传芳将主力部队调往江西,赵世炎和同志们看准这个时机,策划了第一次武装起义。但因准备不充分、时机不成熟,上海工人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惨遭失败。四个月后,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也被军阀残酷镇压。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斗争
接连两次的失败丝毫没有动摇赵世炎的革命信仰。他说,“枪杆子无论如何不能放下,这是我们用血肉换来的。”1927年3月21日,在赵世炎等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终于迎来了胜利。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4月,蒋介石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处在腥风血雨之中。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赵世炎临危不惧,坚定表示:“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由于叛徒出卖,1927年7月2日,赵世炎不幸被捕。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揭露反动派的罪行。7月19日,赵世炎英勇就义,把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这,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可磨灭的信仰。
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赵世炎同志矢志不渝的信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就不能不付出代价。”——赵世炎